海融網12月20日訊(張倩 林音 山東青島報道)12月20日下午,融直播《戶外電源新風口已來 大咖詳解細分賽道背后的危與機》開播,特邀伊維經濟研究院研究部總經理/中國電池產業研究院院長吳輝,深圳市華寶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產品經理陳小娟,浙江橫店集團東磁股份有限公司新能源電池事業部總經理助理王國光,財通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副所長、電新首席分析師張一弛等4位業內大咖,一起來探討戶外電源這一細分賽道背后的危與機。本場直播由深圳市華寶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冠名支持。
財通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副所長、電新首席分析師張一弛做了題為《戶外便攜儲能行業展望》的主題演講,從空間與增速、行業壁壘、行業投資方向和市場預期等方面做了分析,海融網摘選了其部分精彩觀點,以饗讀者:
在空間與增速方面,張一弛分析,因無污染、便攜操作等優點,便攜式儲能替代燃油發電機趨勢明確,過去幾年,每年替代的份額都有一到兩個點。其中,在應急領域,便攜式儲能一年的量大約200多萬臺;在戶外方面,隨著戶外活動成新潮,便攜用電需求激增。從滲透率來看,戶外需求存量的市場滲透率2.3個點,應急需求的滲透率在3個點,并且在往十來個點的份額提升,即使不考慮戶外需求和應急需求本身行業的增速,儲能滲透率的增長也是挺快的,明年相對今年至少翻50%,未來兩三年也會有30%的增速。
進一步來看,在儲能行業發展過程中,中大容量便攜儲能占比正逐年遞增,雖然趨勢一致,但張一弛提到,這種情況有時也會有一些波動,“像今年關注到一度電以上的產品份額是有所下降的,每年情況不太一樣。但總的來看,500Wh以上的產品份額在過去幾年,包括未來,電池(容量)做得越來越大還是一個大的趨勢,不管是戶儲還是便攜式儲能都是這樣的情況?!?/p>
從張一弛在直播中分享的數據來看,便攜式儲能產地以中國為主,中國的生產量和出貨量均占到行業90%的份額;應用市場美國占到50%,日本占到20%-30%,中國只有5個點行業的占比,需求還是海外國家為主,但隨著國內戶外消費習慣日趨成熟,便攜儲能市場潛力巨大。
一方面看好便攜式儲能的發展潛力,另一方面,市場也對其產生了部分憂慮,作為高成長賽道,新進入者越來越多,它的發展壁壘在哪里?在張一弛看來,無外乎產品、渠道和成本控制三個點。對比主要便攜式儲能公司的產品來看,國內企業和海外企業各自有其主打特色,但是最大的差別在于價格,受利潤吸引,不少企業跟進,但價格戰也隨之而來,公司產品如何在這樣的競爭中脫穎而出至關重要。
渠道方面,便攜式儲能銷售雖然目前還是以線上為主,線下為輔,但從去年到今年,線下商超對便攜式儲能的關注度明顯在增加。張一弛舉例稱,在美國,以家裝超市為代表的各種各樣的超市都在進入這個行業。美國線下消費是一個生活習慣,整個線下賣便攜式儲能的網點有近萬個,從無到有,這塊未來的增量也是兵家必爭之地。而線上的競爭也不可能全部轉入線下競爭,比如在亞馬遜上可以看到十幾二十個品牌,但是對線下每個商超能進去的可能就兩三個品牌。而一些大的商超,很多供應鏈相關的公司都進入到這個領域,利用原有渠道進入商超的趨勢,這也是明年比較大的增量。
“我們這里大概做了一個對比,在主流的公司華寶、安克、Goal Zero等開設了線上直銷渠道。自己的銷售渠道和電商平臺,費用還是有比較大的差別,像亞馬遜會收取15%的平臺費用,但如果是自己的直銷網絡,3個點的費用就夠了。大家關注到,便攜式儲能,核心的成本還是在于銷售費用,占到總成本20%的比例?!睆堃怀诒硎?,往后看,以什么樣的渠道以最低的成本獲取最大的客戶,是擺在所有便攜式儲能品牌商面前的一道難題。
最后,在成本方面,張一弛做了分拆講解,她講到,“電芯價格,以前是賣六七毛,現在基本在一塊錢左右,逆變器價格也在往上走。便攜式儲能電芯的價格其實漲得不多,競爭更激烈了一些,所以今年大家的盈利整體是壓縮的。拆分一下,便攜式儲能現在1Wh不含電芯、不含后端逆變器的利潤還是比較高的。往后看,相信渠道端還是會維持較高利潤,但是比起去年的高峰大概率會有所收窄。另外值得關注的一點是,今年碳酸鋰價格較高推動了電芯價格上漲,往后看,如果電芯價格往下走,渠道端的降價幅度至少不會更快,可能更慢,可能也會有利潤留存。從中長期角度看,制造端利潤還會繼續收窄,但是渠道端,由于相對來講進入的壁壘較高,也會留存比較好的單瓦時的利潤?!?/p>
從整體來看,張一弛認為,當前便攜儲能市場仍然處于一片藍海,雖然新進入的企業不少,但是并沒有進入到充分競爭的一個狀態,整個行業還處于一個大家都有飯吃、都有肉吃的階段。
【活動背景】
融直播是由電池新能源科技與創新服務平臺和資源型產業互聯網——海融網聯合電池網、我愛電車網、能源財經網、電池百人會精心策劃、共同打造的聚焦于鋰電池、鈉電池、固態電池、燃料電池等新技術、新材料、新產品、智能裝備以及新能源車、充換電、儲能產業全產業鏈的直播類業務板塊。
同時,利用上述行業門戶網站、垂直網站分發流量和內容,利用第三方社會化媒體平臺——微信、抖音、頭條、微博等重復分發流量和輸出內容,融直播將定期或不定期邀請海內外知名院士、專家、上市公司、企業家等就行業熱點事件、核心主題、賽道技術、新品發布、企業年會、行業沙龍、論壇峰會等內容為用戶、讀者或客戶提供線上價值傳播、分享和服務,打造電池新能源行業的在線知名IP。
海融網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海融網”的作品或圖片,版權均屬于海融網。海融網與作品作者聯合聲明,任何組織、機構未經海融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網注明來源非海融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或合作單位,轉載目的在于更好服務用戶和讀者、傳遞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本網亦不對其真實性負責,持異議者應與原始出處或信源主張權利。特別提醒:本網刊發或轉載涉及資本市場或上市公司文章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